7.        盟友

7-1 盟友的說明

盟友的功能非常繁雜:推動劇情、說明問題、塑造英雄個性、緩和節奏、增加趣味、複雜人際關係、增強戲劇衝突、平衡故事設定。你很難看到一篇主角沒有任何朋友的長篇故事,因為盟友的存在實在太重要了。

盟友可能帶來故事的新訊息、協同解決事件,因為英雄不應該是全能的,這時他不足之處便需要由盟友補上。

一個故事中常常會有些專有設定或專業知識,是那個故事世界的人都懂,但是讀者並不了解的,這時也有賴盟友在對話中負起解說的工作

英雄與盟友的互動也會讓英雄的個性鮮活起來,讓讀者知道他是怎樣的人。
在故事經過大量緊張後,盟友的插科打輝也能讓讀者的舒緩情緒,才能再繼續讀下去。

盟友本身的故事設定如果別出心裁、形像鮮明,讀者也可能同時愛上盟友,更勝過英雄。

故事永遠是在寫人性,人際關係複雜,利害關係自然也會隨之複雜,會有更多人性的可能從中產生。

多了盟友,故事也將多出幾份情感,可能也多了分享、分擔、鼓勵、安慰、扶持、信任、背叛、欺騙、犧牲……等情節,故事將更加充滿衝突。

而英雄的個性如果是嚴肅的,那可能需要一個搞笑的盟友搭配;而英雄的個性如果是勇敢的,那可能需要一個膽小的盟友襯托,彼此互補也互襯,讓故事更具可看性

以上是盟友對整體故事的多種功能,單從英雄的角度來看:盟友,就是協助英雄達成目標的角色,同時豐富故事情感、與英雄互補

7-2 盟友的戲劇功能

傳統戲劇上盟友的效果往往是為了英雄的目標做出犧牲時,格外感人(盟友常常死亡)。但是許多長篇以上的作品,往往會將盟友塑造成另一個英雄,也擁有自己的目標、自己的內心深度、自己的故事,漸漸變成一個英雄的競爭者,在讀者的喜愛度上超越主角英雄也是常有的事。

這時候盟友的功能性將更加強大,他幾乎發揮出英雄的功能,將讀者的情緒投射在盟友身上,你可以把盟友當成另一個英雄,他一樣能成長、領悟、突破阻礙,達成自己的目標,很有可能作者寫得欲罷不能,甚至讓盟友的戲份大增,幾乎變成多主角的故事。讓讀者能在各個主角之間感受不同情緒

盟友所能營造的戲劇效果,除了與英雄相當之外,還多了友好、背叛、犧牲……等情節,更容易煽動讀者情緒。當讀者已經與盟友建立感情之後,盟友的背叛或死亡,常常會讓讀者比英雄更無法接受這事實

所以盟友的戲劇功能就是──更多元的情感連結。藉由形形色色、活靈活現的盟友,讓讀者投注更多不同的情感,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力量。

7-3 盟友的變化

長篇作品中盟友往往等同英雄,所以盟友的類型幾乎都可參照英雄的類型,在情緒、態度、能力、善惡上,多種組合,千變萬化、無奇不有。

盟友唯一讓英雄無法做到的事,就是原型變換。

英雄要變成陰影或是師傅都只能依靠內心的活動。英雄本身的陰影就是他內心的心魔;英雄本身的師傅就是他內心的觀念。

他不像盟友可以明確的從友方變成敵方,英雄可以變壞、脫序,但是這都是他追尋目標的一個環節。

陰影是阻礙英雄達成目標;師傅是阻礙英雄達成目標,他們都非關善惡。英雄想要與自己為敵、或是點醒自己,就只是形成內心衝突

盟友的原型改變卻能夠真實的站在英雄的面前,阻礙英雄的行為(或者與英雄並肩作戰),這種背叛感、欺騙感(或是合作感、信任感)是英雄自己一個人無法營造的。

即使英雄本身人格分裂,那也只是形成了另一個角色,分裂出的人格角色可能是盟友、師傅、陰影、變形者任一,但絕不是英雄本身,不管怎麼精神分裂,故事中的視角還是由某個「中心觀點」出發

盟友可以變成陰影、可以變成師傅。事實上盟友常常扮演師傅的角色,兩者也常常重複功能、難以分割(亦師亦友)。

他們之間真的硬要分出差異的話,只能說傳統的師傅是較少時間與英雄互動、陪伴,他主要任務是適時的獎賞英雄,一個類似神的存在。
而盟友在長期的陪伴、互動下,他偶爾提出的建議往往更能打動英雄的心,擁有較深的情感面。
反過來說,陰影、師傅、守門者、使者、變形者當然也都能轉變成盟友。

就因為盟友與英雄緊緊相依,所以盟友在協助英雄達成目標之餘,同時必須豐富英雄的人性,與英雄互補。同時如同其他原型一樣,也請讓盟友展現自身的深度、有完整的內心世界,成為擬真的角色。

8.        搗蛋鬼

8-1 搗蛋鬼的說明

搗蛋鬼在故事中是一個特別的存在,他其實可以由任何原型擔任,也沒有一定要肩負的劇情責任,說真的,故事沒有這個原型也沒有什麼大不了,可是一旦有了這個原型,故事將大大鮮活

如果快速回顧前面七種原型,我們會發現前面七種原型大多都是因應傳統三幕劇的劇情結構而生
師傅、守門者、使者象徵故事開場;
盟友、變形者、陰影接力衝突形成故事中段;
揭曉變形者、解決陰影則是故事結尾。

而搗蛋鬼出現在哪個部份都無關緊要,但是沒有他的出現故事將會十分的沉悶,他的工作就是讓讀者發笑、覺得有趣

一個故事有高潮、有衝突、有奮鬥、有阻撓、有緊張、有悲傷、有刺激,這些都是會讓讀者心情興奮的感受、或是心情沉重的感受,但是讓讀者持續沉浸在這種感受之中,很容易出現感受疲乏,人總不能笑整天、哭整天,所以搗蛋鬼就是要適時調劑身心,讓讀者能喘口氣,繼續讀下去。

所以搗蛋鬼就是:在故事中穿插帶來歡樂,平衡情緒感受的角色

8-2 搗蛋鬼的戲劇功能

搗蛋鬼的戲劇功能就是──放鬆、醞釀。

放鬆:

打開電視機,看看綜藝節目哪一個節目不是盡其所能逗笑觀眾,因為追尋愉快、放鬆是一種人體本能,人本來就會有保持放鬆的傾向,所以自然會興致勃勃的繼續將節目看下去。

所以故事中讓搗蛋鬼適時逗笑觀眾,讓觀眾保持放鬆,自然更容易讓讀者沉浸在故事之中,不斷翻頁,無法自拔。

許多輕小說在徵稿時甚至謝絕沉重傾向的小說投稿,有此可見保持輕鬆有多重要,這幾乎說明了輕鬆的故事比沉重的故事將獲得更多的讀者

醞釀:

我們翻開許多的愛情悲劇、冒險故事,主角(或重要配角)常常有一方是個搗蛋鬼,前半段常常時時刻刻充滿笑點,男女之間、夥伴之間相處的一點一滴,歡笑趣味本身就是一個擁有強力記憶點的事件,有趣的設定、讓人發笑的劇情,特別容易被記住。

但當最後故事高潮來臨時,前面累積的歡樂記憶全部都會反過來化成讓人揪心的經歷,將故事情緒推上最高峰。

沒有得到不是苦,得到之後又失去才是最苦。讓你笑得最大聲的電影,最後常常讓你哭得最慘。這便是搗蛋鬼的醞釀功能,讓讀者先笑後哭。

這兩點在故事中都是至關重要的功能,一個是鎖住讀者的鍊子,讓讀者離不開故事;一個是先將海水退乾再一口氣倒灌的大海嘯,給讀者致命一擊。

這兩個在戲劇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要素。所以少了搗蛋鬼,你的故事很容易平淡無奇,讓讀者哈欠連連。

8-3 搗蛋鬼的變化

搗蛋鬼的工作就是帶來歡笑,不管以何種方式引人發笑,他就是搗蛋鬼。不管是黑色幽默、尖酸諷刺、專幹蠢事、調皮搗蛋、固執己見、行事誇張、冷面笑匠、無厘頭。

只要能讓讀者發笑,覺得有趣,他其實不拘任何變化。翻開網路小說、奇幻小說、冒險小說,裡面有一籮筐搗蛋鬼的不同面貌,可供參考。

搗蛋鬼幾乎會由其他原型兼任,很難得看到不兼任其他原型的搗蛋鬼(這表示他的存在對英雄的目標沒有任何影響),一般常見的情況都是由盟友、師傅、變形者,甚至是陰影擔任搗蛋鬼。

因為搗蛋鬼需要不斷穿插出現,一個長達400頁的故事,如果只逗笑讀者了兩次(可能其中一次還失敗),這篇故事一定顯得很沉重。

所以由時常出現在英雄身邊的角色(如:英雄的搭檔)擔任搗蛋鬼,跟主角一搭一唱,一個嚴肅一個吐槽,有越多出場的機會自然也有越多逗笑的機會

更甚者,英雄本身就是一個搗蛋鬼,這種情況也很多見,總是能在笑鬧中智取對方、以小搏大,平時嘻笑的態度在結尾轉變成正經時,這種轉變也會格外吸睛。

在廣義點講,所有角色(包含主角)只要有逗笑讀者的言行,他就是在行使搗蛋鬼的功能,他也是暫時性的搗蛋鬼,重點是讓讀者適時放鬆,有沒有專門角色搞笑其實沒有那麼制式。

總之,除非你刻意想寫沉重調性的故事,不然最好在故事之中安插一名搗蛋鬼,不管正職還是兼職,他能發揮的效果都將超乎預期。

不能例外的,我們對於搗蛋鬼原型也不能忽略了他的心理深度,當一個總是嘻皮笑臉的人最後有一段傷心故事,這不是格外引人入勝嘛!

別輕易放過這個能讓讀者揪心的好機會,讓你的搗蛋鬼做個有感情的人,而不是單純的傻瓜。

總結8種故事角色原型的定義:

1.        英雄:故事中為了目標,成長最多、領悟最多、突破最多阻礙的角色。

2.        師傅:提供有助於英雄達成目標的行為或觀念,且因而造成影響的角色。

3.        使者:提供動機、強迫英雄上路追尋目標。

4.        守門者:設下難關,讓英雄做好追尋目標的心理準備。

5.        變形者:立場曖昧、不斷變化,影響英雄靠近目標或是遠離目標的角色。

6.        陰影:任何對英雄目標造成阻礙的內心感受、人事物。

7.        盟友:協助英雄達成目標的角色,同時豐富故事情感、與英雄互補。

8.        搗蛋鬼:在故事中穿插帶來歡樂,平衡情緒感受的角色。

這些原型的意義你應該視作呼吸一樣的運作自如,他們都經過上百個神話故事歸納出的角色原型,他們存在的意義絕對都經得起考驗。少了任何一個都將讓故事遜色不少。

洛克也曾思索過,守門者、使者、搗蛋鬼的存在意義,因為他們的任務常常被師傅、盟友、變形者、陰影所兼任,但是這三種原型存在的意義其實在於戲劇性的強度

就像雲霄飛車一樣,經過使者會讓車子高度再次提升,經過守門者又再提升,經過搗蛋鬼又再升高,最後到至高點車子向下俯衝時,那個刺激感才會加大

少了使者讓英雄知道阻礙即將來臨,催促、招喚英雄不得不上路了,我們將少了英雄行動的動機,那麼英雄的旅程將失去意義,顯得虛假(因為人性是抗拒冒險的)。

少了守門者讓英雄通過初步試煉,做好心理準備,調整好心態,我們將少了英雄的自我覺悟環節,那種為了目標豁出去、大無畏、義無反顧的精神。

少了搗蛋鬼讓故事帶來歡笑、平衡感受,讀者將容易在閱讀時感到厭倦,沒有歡笑累積情感,最後的高潮帶來的感動也容易平淡。

他們在故事中可能對於劇情的推動較弱,不像盟友、師傅、陰影這麼直接,但是對於戲劇效果的營造卻是不可或缺的,如同洛克一直強調的,他們可以被兼任,但是不能沒有

而師傅跟盟友的身份也常常重複,就我認定,如果硬要把師傅涵蓋入盟友這個類別也是合理,因為他們都協助英雄達成目標。但是我還是支持將師傅獨立形成一個別類。

我們想想三個例子:
哈利波特與鄧不利多(偶爾給英雄指引、物品)
令狐冲與風清揚(只幫助英雄一次)
女警探與人魔漢尼拔(與英雄對立,仍給予指引)。

盟友的功能太多,常常執行了師傅的功能(往往故事最後給主角建議的都是盟友),但是師傅的定位有些許差異他像是個引路人,帶領英雄進入冒險,他比起盟友的定位更加超然,與英雄的距離更遠,他適時的出現,給予獎賞、教誨。

但他較少貼合英雄的生活(一旦貼合就變成盟友)。有時甚至會站在中立或敵方立場暫時性的行使師傅功能(一個提醒或贈與)。

總結上述,我們能發現師傅的功能性較盟友特別,偶發性、間歇性的協助,都應該歸入師傅的類別。

所以幾乎所有原型都能偶而執行師傅的功能,包含盟友。而師傅與盟友的行為目的相同,都是幫助英雄,所以師傅與盟友的原型才會如此相近、容易混淆。

寫在最後:

我希望大家能理解角色背後的意義,熟悉他的戲劇效果,看到這個原型就知道他負起的工作是什麼?他會讓故事如何?他要讓讀者如何?

但是千萬不要被原型所綁死小說中的所有規則都可以打破,我講的不過是個原則,永遠有違反原則的好故事

但洛克還是要提醒,這些原則都是經過千錘百鍊而來,在你一無所知的時候,練好基本功、扎穩馬步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任何創新都是由傳統變化而來,小說也是

希望洛克這非常不短的角色原型分析能對你的創作生涯貢獻一點幫助,也感謝你這麼辛苦讀完這一萬五千字。謝謝!

分享本文:
116堂故事大課
寫作教學【寫作教學】大眾小說的8種角色原型(英雄之旅)(4)(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