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概念源自於克理斯多夫.佛格勒(Christopher Vogler)的著作《作家之路》,列舉8種通俗故事中常見的角色原型。洛克只做了極少的變化,並加上個人的見解。

我強調,這裡的角色原型會被列舉出來,是因為他們的功能性,也就是他們在故事中擔任的戲劇作用並非是角色的對應關係,如:親人、友人、愛人、敵人。也不是指角色的背景職業,如:孤兒、戰士、殺手、法師。

如果你有時間、借得到這本《作家之路》,我強烈建議你把他從頭到尾看兩三遍,甚至做一下筆記或心得,如果不行,那麼用心看我這篇文章介紹對你也會有相同的效果(也許更清楚?),順手筆記,領悟加倍

在各大故事作品中(無論電影、電視、漫畫、小說、神話傳說)這些故事原型相當基本而重要地不斷出現,即便是一對普通父母隨口掰一個床邊故事,也會大量出現這些原型。因為我們生來就活在充滿故事的環境中(口述、影視、書本),所有原型已經深入我們的腦海之中,所以我們不經意就會自然運用這些原型。

如果你能確實且清楚的知道,這些原型你為何而用、何時要用、該怎麼用,那麼你的故事編作起來將會更加得心應手,也更充滿戲劇性

所以身為一個小說創作者,請將角色原型的功能當作生活常識一般的了解、領悟,因為這跟生活常識一樣重要,少了這些知識,你在故事世界中將難以生存。

以下是故事角色的8種原型:

1.        英雄

2.        師傅

3.        使者

4.        守門者

5.        變形者

6.        陰影

7.        盟友

8.        搗蛋鬼

上述這8種角色原型的詳細介紹,洛克將會由三個面向切入:

1.        角色原型的說明:該原型的介紹與特色。(他是什麼?

2.        角色原型的戲劇作用:該原型存在的目的與功能。(他出現要幹嘛?

3.        角色原型的變化:該原型的種類及變化。(他有什麼不同的面貌?

只要你拆解分析一個傳統故事的結構,你就會知道每一個故事起伏的段落,造成起伏的原因都與角色原型的出現密不可分,所以安排原形的出現等於安排了劇情的高低起伏

師傅代表故事開場與成長、使者代表冒險動機、守門者代表調整心態進入冒險、變形者代表懸念驚奇、陰影代表衝突阻礙、盟友代表合作、成長、加深人性、搗蛋鬼代表歡樂。

在許多角色原型的接力出現、適時變化之下,一篇精彩的故事也由此交織而成。
原型分述如下:

1.        英雄

1-1 英雄的說明

故事中所謂的英雄,不一定是是刻板印象中的戰士、鬥士,只是他們有著同樣的精神,愛情片中追求愛情的男孩也是英雄;警匪片中伸張正義的警察也是英雄;災難片中努力求生的人們也是英雄。大致上,只要有一個目標,並且不斷挑戰達成,他都有機會成為英雄。當然,也不拘性別。

英雄,最適合成為故事的主角。(通常也就是主角)

但是,要成為故事主角並不簡單,一個故事中,有目標且不斷挑戰達成的角色可能很多,像是每個故事中的反派,他們也都有目標也不斷挑戰達成。或者是一些戲份吃重的配角,他們也有自己的追尋目標。但是他們卻不一定適合當主角。

因為在故事中,主角所經歷的一切必須擁有最大的戲劇性
最適合當主角的英雄,不一定要最勇敢、最厲害、最積極、最正義、最仁慈、最聰明、最有自信……等,主角沒有必要是故事中的能力、性格之最

誰最適合當主角,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判別:
誰在故事之中成長最多、領悟最多、突破最多阻礙
,他,就最適合當故事主角。(或者說主角必須滿足這三項要素

1-2 英雄的戲劇功能

英雄最重要的戲劇功能就是──觀眾認同。讓讀者可以將自己帶入角色之中,一起歷險、一起奮鬥。主角的成功,彷彿也是讀者的成功,也是就是為何主角必須滿足:成長最多、領悟最多、突破最多阻礙──這三項條件。角色的一切行為都會投射在讀者內心,這也是英雄通常必須具備這幾項要素的原因。

英雄最重要的故事效果,第一是「成長」。英雄跟凡人一樣,會有缺陷。這些不完美的地方,就是英雄最可能成長的地方(也常常是故事的主軸)

英雄可能從任何角色、任何事件中成長,但是成長都是為了克服眼前的困境(或內心的困境)進而達成目標

英雄如何克服自己的性格缺陷,這也是讀者最愛看的部分,從英雄的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弱點、缺點、惡習。這讓讀者更認同角色,也擁有了改變自己現狀的勇氣。

第二則是「行動」,英雄必須勇於主動出擊。就算一開始可能處於被動、退縮的狀態,但至少,在面臨最後最關鍵的一次挑戰時,英雄都必須是發自內心的主動出擊,承擔風險、負起責任。自然也會對讀者造成影響。

第三則是「犧牲」,英雄的犧牲不一定指「生命」,可以是英雄的任何目標,如:財寶、感情、成就、價值觀。

當英雄為了他人(個人或群體)、為了理想,自願放棄他們非常珍貴或是原先不斷追求的任何事物(甚至自由、生命、愛情),以達到更崇高的目標,即便犧牲也義無反顧。這種態度,這也間接帶給讀者鼓舞。

總結來說,英雄是所有讀者的象徵,而且是一個崇高的精神象徵,讓讀者隨著英雄成長、行動、為目標犧牲,為現實生活中的遺憾、困頓帶來勇氣與圓滿

1-3 英雄的變化

我們可以先大略分成傳統英雄非傳統英雄,非傳統英雄類型多元,我們先了解什麼是傳統英雄,其他的類型,我們就可歸類為非傳統。

傳統英雄:

你所想得到的所有刻板英雄特質,全都集中在一人,這類人物就是傳統英雄,勇敢、積極、強大、正義、睿智、熱誠、專情、英俊、富有、仁慈、行俠仗義、犧牲小我,這也是許多古典俠義故事會出現的角色,這類英雄在現代許多警匪片、復仇鎗戰片、愛情偶像劇中也常常出現。

而他們最被人詬病的,便是他們太過完美、不像真人,所以反而給讀者距離,無法投入。因此現在大多的故事作品,都以反英雄(非傳統英雄)為主流

非傳統英雄:

可能只有少數的英雄特質,或者是到故事的最後才展露、成長出英雄特質。這類英雄的特色就是擁有缺點、貼近人性、具有特色,還有更大的成長空間。讓戲劇效果更強讀者更加認同

從積極度來看:

傳統英雄自願積極、主動出擊、勇敢無懼。

非傳統英雄則是迫於無奈、疑慮猶豫、懶惰被動,如同常人一般,所以當這種英雄下定決心、一掃陰霾、挺身而出時,這種變化也會格外動人

從社會人際關係來看:

傳統英雄可能身在一個和諧的團體,有夥伴,有想要保護的事物,所以當他們的挺身而出變得理所當然。

非傳統英雄則是可能獨來獨往,情感封閉,無任何重視的事物,所以當這種英雄重新打開心門,結交夥伴,挺身守護時,這種轉變也會引發讀者共鳴

這種英雄最後可能會重回人群、與夥伴相處;但也有時候他會選擇回到一個人生活的狀態,但是,不管怎樣,經過冒險之後,他都以經不再是故事一開始那個冷漠孤獨的英雄,就算他再次隻身上路,但是他的內心將充滿新的感受與情感

從情緒上來看:

傳統英雄應該是樂觀、正面、冷靜、風度翩翩、保持自信。

非傳統英雄則可能是憂鬱、悲傷、消極、暴躁、衝動、畏懼、庸人自擾,這種英雄在故事中的阻礙往往也常因為自己的心魔(過去的陰影、經歷)而起。

所以當他克服自己的心魔,進而達成目標時,也象徵讀者能夠修正自己的缺點。但也可能此類英雄最後還是敗給了心魔,但至少他做過努力、他有了新的領悟與成長,即便他最後失敗了,依然能讓讀者津津樂道,成為反面的教材。

從能力上來看:

傳統英雄應該強大、無所不能、想做就能做到。可能中途失去能力、資源,但是最後他終將取回一切,再次強大。

非傳統英雄則是一開始可能能力低下,同時也伴隨著心理上的被動、懦弱,但是他會隨著歷練而成長,不論是能力還是心靈都逐步顯著的成長,這也將為讀者帶來強大的鼓舞。

甚至有時,英雄的能力在故事中幾乎沒有成長,但是他依然能被讀者接受,因為他的心靈有所成長,變得勇敢、成熟。所以一個故事的主角,內心的成長比能力成長還重要

從善惡觀來看:

傳統英雄正義、正直、公平、維護社會秩序、鋤強扶弱、懲奸除惡。

非傳統英雄則可能是帶有道德瑕疵、遊走灰色地帶、自私自利、亦正亦邪,或者根本是個大壞蛋,造成這些情況可能是社會環境或者是英雄過去的經歷陰影,造成他這種錯誤的價值觀。

所以當他隨著故事情節,漸漸喚回一絲傳統英雄的特質時,讀者也會為他的浪子回頭、改邪歸正感到高興。但,也有可能,他最後會被過去的罪孽、陰影給吞噬,但是他有嘗試在最後做個好人、做個有感情的人,即使失敗了,所有讀者也將為他一掬同情之淚。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將避免犯下相同的錯。

特別的存在催化劑英雄:

這是個英雄中的特例,此類英雄在故事中不管情緒、態度、能力、善惡幾乎沒有任何變化,維持一貫調性,但是這種英雄並不少見,此類最常出現在長篇故事或影集中,像是哆啦A夢、偵探福爾摩斯,這類長篇短劇、短集、單元劇。

由主角在不同事件中幫助其他人解決難題,但是自己的變化極少。也有少數電影會以此人當主角,但是不可否認的,故事中少了角色成長的變化轉折,戲劇將遜色不少,所以這類的故事都會將成長變化的責任分給被主角幫助的人,或者偶爾讓主角有些變化
因此這類英雄都必須本身高度鮮明、富含趣味、充滿魅力,才能撐起整個故事。

總結來說,無論情緒、態度、能力、善惡等面向,傳統英雄已經完美無瑕,但是非傳統英雄則是藉由缺陷到完美的過程帶來戲劇張力不論英雄的目標最後有沒有達成,英雄內心的成長與領悟才是引發讀者共鳴的重點,也是故事編排需要特別用心的地方。

2.        師傅

2-1 師傅的說明

故事中的師傅,並不一定是指在劇情中真的老師、師父、教練,甚至可能不是人,只要是指任何給予英雄指引、教導、協助、鼓勵、資訊、是非觀念的角色事物都是師傅,當然這些行為必須確實對英雄造成影響。

師傅,必須提供有助於英雄達成目標的行為或觀念,且因而造成影響。

所以師傅可能是苦口婆心的父母、講話直接的朋友、語帶諷刺的對頭、迎頭痛擊的敵人、當頭棒喝的路人、帶來感觸的飛鳥、蘊藏含意的夢境、象徵意義的手鍊、根深蒂固的觀念……等等。

有時師傅在故事中的定位比較抽離,他有時類似一個獎賞者的角色,在英雄有所成長時,給予適當的獎勵。

只要提供了,有助於英雄達成目標的行為或意義,且因此造成影響。他就是英雄的師傅。

2-2 師傅的戲劇功能

師傅最常在故事的開場出現,因為他們常常為英雄(也為讀者)帶來即將上路的資訊,而在故事的關鍵時刻,也都有賴師傅的提醒、給予才能突破阻礙(或心魔)。

師傅在戲劇中簡單來說有三種功能:教誨、推動、給予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讓英雄成長。

教誨:
在讓英雄知道即將上路之後,必須教導英雄一些技能/心態/價值觀,可能一開場就講,也可能在中途漸漸透露,但是最常見的就是在英雄遇到阻礙時的一句當頭棒喝,讓他得到勇氣,勇敢面對最後的挑戰。

推動:
師傅常常扮演臨門一腳的角色,在最初或是最後,運用教誨或是給予獎賞,讓英雄更加強大、心靈更加茁壯,在倍受激勵之下,讓英雄得以踏上旅程或面對挑戰,有時還需要一點趕鴨子上架。

給予:
師傅常常在英雄經過學習、犧牲、爭取之後,給予他們應有的獎賞事物、訊息,而師傅提供的事物、訊息,絕對會對英雄造成幫助,不管是外在事件或是心靈成長,這也象徵了努力必得回報

總之,師傅必須在英雄迷惘之時給予指引、鼓舞與幫助,但是前提是,英雄必須通過師傅設定的條件,有時師傅還會刻意刁難,讓英雄經由自身努力才能得到幫助。缺少這個環節,英雄的成長便不完整

2-3 師傅的變化

英雄會有反面英雄,同樣的師傅也會有反面的師傅。

傳統我們認為的師傅會是睿智、高尚、慈祥、正義、強大。
事實上因為英雄的面貌千變萬化,所以師傅自然也可能有多種樣貌,可能陰沉、可能墮落、可能搞笑。但是師傅真正的功能只要能夠達成,他可以有多種可能。

多位師傅:

英雄可能在不同的處境會遇到不同師傅,落魄的富翁看到樂於工作的農夫便是遇到師傅;失戀的男子看到爭吵又復合的情侶也是遇到師傅;重病的患者看到新生的嬰兒也是遇到師傅。

師傅可能無所不在,多種樣貌,所有帶給英雄啟示,造成幫助的事物都是英雄的師傅。

內在的師傅:

師傅可能是外在,也可能是內在。有的時候,一個英雄根深蒂固的觀念、一段過去重要的記憶,都可能因為遭遇阻礙而被觸發,讓英雄想起、醒悟,進而改變態度、行為

暫時性師傅:

故事中會出現許多配角,可能是朋友、情人、對手、敵人、中立者,我們用原型來表示就是:盟友、陰影、搗蛋鬼、變形者。任何角色、任何原型都有可能暫時化身為師傅,給予幫助。這個觀念在之後的原型中也會不斷提到。

師傅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原型,幾乎沒有一個故事裡面沒有師傅的角色,因為他就象徵了英雄的成長,除非你的英雄沒有任何成長,任何觸發英雄成長的「人事物」都是他的師傅

所以在故事中的師傅角色往往也非常重要,他們可能心中也有陰影,但是隨著英雄在他們的指引下成長,漸漸成功,也等同救贖了師傅,將他從陰影中釋放。成就一段動人的感情(親情、友情、愛情、師徒情、與對手惺惺相惜)。

分享本文:
116堂故事大課
寫作教學【寫作教學】大眾小說的8種角色原型(英雄之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