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p Year」(空檔年)在歐洲,原是指高中畢業生,在進入大學當新鮮人之前會出現一段九個月的空檔,而準大學生們普遍會利用這段時間自助旅行,增廣見聞,也代表青年對自己人生的深思和完成夢想的能力

這能力包括了「做規劃、訂目標、具體執行與面對意外的處理」,是一種外而內的人生經驗。

這風潮流行到現在,尤其這幾年在台灣Gap Year更是超級盛行(含背包客、自助行、出國打工、遊學、窮遊),可能會在「畢業後工作前」、「大學休學一年」去進行Gap Year,甚至工作了三四年後才辭職Gap Year一年充電,再重新就業,我同學朋友中也不乏這類的Gapper

有趣的是,很多Gapper出發之前會說要「看世界、找自我、了解生命的意義」。

「找自我」好像跟「看世界」畫上了等號;「看世界」又跟「出國」畫上了等號。

所以Gap Year就等於出國旅行;出國旅行,就會找到自我!

但我有些疑惑:到底,自我是「向外」求的?還是「向內」求的?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去哪裡找自我,我想做的事在台灣就做不完了,我對自己的人生已經排了個「十年願景」,我明白自己「目前的行動意義」與「未來目標」,也明白促成它們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好多人想透過Gap Year去找到未來三四十年想前往的方向,但我已經找到了,那我還需要去Gap Year嗎?

換個角度講,如果Gap Year的目的是暫緩腳步,做自己想做的事,那我現在人在台灣也正在Gap Year,而且還我打算Gap很多Year,目標Gap一輩子。

這就是我的Gap Year,就在台灣!

有位準醫生在他正式去醫院報到之前的空檔,他選擇將他多年讀書考試的做筆記與讀書心得,辦免費講座傳授給有需要的國高中學生、社會人士,他說,這就是他的Gap Year

另一位醫生則是辭去了醫職,全心投入提升偏鄉孩童的教育資源,找企業方募集資金開辦免費線上課程,讓教育不因城鄉差距而不平等,他不只是Gap Year而是Gap Life

他們都沒出國,但他們都在善用Gap、探求自我。在你想出國旅遊Gap Year之前,應該先明白一件事:

不要在別人的人生找自己生活的意義。

有人出國壯遊、追尋心靈,那是他的人生,不一定適合你。你是真的想去看世界?還是只是羨慕、不想輸人、不想上班。

有人朝九晚五、乖乖上班,那也是他的人生,不一定適合你。也許他真的有經濟壓力,但也許他只是單純害怕改變。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生活的方式,每個人都必須選擇,然後承擔。

自己的人生意義應該自己去找,用自己獨一無二的大腦好好想一想。而不是被一篇佈滿美照的遊記、一堆旅遊部落客的鼓吹、一篇像本文一樣的洗腦文而左右。

Gap Year,本意是讓你靜下心來想想人生。

如果你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人生,你在台灣還有無數個Gap WeekendGap Night可以讓你充分思考。

而不是每天將大把時間花在回Line、刷臉書、看戲劇,卻想著自己有天一定要拋開一切去旅行,逆轉人生。

真的想逆轉人生從現在就可以開始!

很多有意義的事在台灣、在你的房間、在當下這個時刻就可以做了,你不用非得等到哪個時刻、哪個地點才決定開始。當然,如果你堅持在職或在學中無法深沉思考,一定要辭職或休學到世界的另一端才有辦法,這也是你的選擇。

Gap Year,只是一年,其實不長,不管有沒有花這一年,去做了什麼事,Gap Year的本意應該永遠保存在你心裡,時時提醒自己。

定期對自己的人生深思,並完成自己一個接一個的夢想。

這是你一輩子都該做的事,比去不去、去多久、去哪裡有意義太多了。
Gap Year
的意義,應該是在你心裡,而不在世界上哪一個偏遠角落。「永遠保持思考與實踐」這才是Gap Year的真相。

分享本文:
116堂故事大課
未分類【熱血網誌】Gap Year旅行看世界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