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小說到底是有多麻煩?值得李洛克這樣大書特書,不就是一個新文件打開就可以啪啪啪的打起字來,反正只是要寫個故事而已啊。

其實我也知道寫故事不難,你用說的會怎麼說,你就可以怎麼寫,但是很多事就是因為太自然而然了,所以魔鬼便從隙縫之中產生,在你忽略的時候摧毀你整本小說,我就是在嚇你!

我將下來要講的東西,是在閱讀時、寫作時都與你如影隨形,但你從不會發現的三件事──但它們都有左右小說的能力。

觀點:誰來說故事。
筆調:你說故事的態度。
風格:你說故事的習
慣。

1.        【觀點】

觀點、視角、人稱、敘事者,這幾項密不可分,講它們交叉組合後,我們可以講得很複雜,洋洋灑灑上萬字,但是我希望講得很單純,任何不瞭解的人只要看一遍就懂,而且馬上運用,觀點簡單來說就是「誰來說故事」,我們常用的分類經過我整理後大致如下面七種:

如果不想看那麼詳細,可以跳至【二擇一】開始看。

A.       【第一人稱「主角」觀點】

這就是網路小說、青少年小說中最常見的寫法,用「我」來寫,說話者就是故事主角,角色「只知道」角色本身的想法,所以角色的情感想法最為直接,寫法直覺,是非常主流的寫法。

B.        【第一人稱「配角」觀點】

一樣是用「我」來說故事,也「只知道」我在想什麼,只是角色本身由「主角」改成「配角」,由他的角度來解讀主角的行為。這是唯一的差別,由配角眼中看見主角的優劣,更能添加佩服、讚嘆、惋惜、同情的效果。
最著名的就是《福爾摩斯》系列,以華生為觀點。

C.        【第三人稱「單一主觀」觀點】

僅知唯一某位角色的想法與他的視角(通常就是主角),等於只是把第一人稱的「我」改成「他」而已,此法與第一人稱的差異在於:角色說出自己的想法時,不比「第一人稱」直接肯定我心想→他心想),多了一點緩衝,實際寫作中,作者常常適時在敘述意識時切換成第一人稱,拉近距離。

D.       【第三人稱「單一客觀」觀點】

僅能以唯一角色的視角看事情,但是卻不知任何人的想法,除了角色說出口的話,其他的心事讀者一概不知(角色極可能說謊),只能用角色的行為來解讀角色的心態,這觀點充滿懸疑,但是也容易沉悶(因為視角鎖定、不知想法),是種大好大壞型的寫法,難度極高

E.        【第三人稱「全知客觀」觀點】

不知任何人想法,卻能任意轉換視角,讀者能透過「每一個」角色外在的行為去解讀內心的想法,這種客觀寫法能很有效的營造懸疑氣氛,但是長久使用容易無聊因為讀者不知道角色的想法,很容易產生距離感,像是一個紀錄片而不是劇情片。

F.        【第三人稱「全知」觀點】

知道所有角色想法,能自由轉換任何角色的視角,就如同神一般的存在。作者可以任意切換畫面、跳躍時空、公佈想法,只是這樣的觀點最大的缺點就是,我們可能會為了「讀者已知」,可是「主角不知」的事擔憂,但是對於真相大白的懸疑驚喜便會將低,因為我們早就都知道了,只是看主角怎麼解決而已。
當然作者也可以選擇向讀者隱藏部分資訊,保留懸疑驚喜,這樣便屬於了「有限全知觀點」。

G.       【第三人稱「有限全知」觀點】

這是超長篇小說最常用的觀點折衷了全知與視角,金庸大師幾乎都是這個觀點,超長篇小說因為人物眾多、情節複雜、時間漫長,無法用單一人物視角進行,這時有限全知便能將鏡頭在特定角色身上切換(不限一人),我們只能知道特定角色的想法,便於聚焦、投射感情,但是在某些時候,我們也會知道配角的想法(輔以全知),然後為主角擔憂,但是作者也會適時保留一些資訊,塑造驚喜。這是最靈活的寫法

李洛克整理

角色視角
(
誰的眼睛看故事)

角色想法
(
誰的腦袋想事情)

功能導向

第一人稱主角

僅知主角一人

僅知主角一人

便於傳達感受

便於劇情佈局

第一人稱配角

僅知配角一人

僅知配角一人

第三人稱單一主觀

僅知某角色一人

僅知某角色一人

第三人稱單一客觀

僅知某角色一人

不知

第三人稱全知客觀

任何角色

不知

第三人稱全知

任何角色

任何角色

第三人稱有限全知

部分指定角色

部分指定角色

寫了這麼多種可以選擇的視角,我說過,我沒有打算把這個真的很複雜的議題講得很複雜,所以我表格的最右邊列了一個「功能導向」,越往上的視角越方便傳達感受,越往下的視角越方便劇情佈局,當然,絕對會有例外的作品,第一人稱佈局超強、全知觀點感動死人。但是這樣的分法大致上是成立的。

【二擇一】

所以如果你剛開始寫小說,請先從「第一人稱主角」或是「第三人稱有限全知」挑一個使用。至於這兩個怎麼選,我們可以看看兩者的比較。

李洛克整理

第一人稱主角

第三人稱有限全知

情感投射

聚焦主角,情感較強

視角切換、情感分散

事情揭露

只知眼前或是被告知的事

自由演示事件

時空跨幅

鎖定主角,受到侷限

不限角色,自由切換

內心想法

只知主角想法,臆測外界

可自由揭開心聲

如果你的故事充滿懸疑、希望讀者聚焦主角、拉近距離、強化情感渲染、主角本身遭遇是故事重點
那你該使用第一人稱主角觀點。但缺點是故事寫起來綁手綁腳資訊怎麼透露給讀者需要精心且自然的安排
你最大的難題就是「資訊怎麼透露最能傳達效果?

如果你的故事劇情複雜、時空跨幅大、重要角色多、有不得不讓讀者知道的資訊,卻不能讓主角知道
那你該使用第三人稱有限全知觀點。但缺點是角色轉換難以凝聚感情、讀者跟角色間的距離比不上第一人稱貼近、可能破壞懸疑性
你最大的難題就是「什麼事該說?什麼事不說?

如果要我來解釋「第一人稱主角」跟「第三人稱有限全知觀點」最大的差別,我的答案會是「距離感」。

「第一人稱主角」不管事件是對的錯的、真的假的都會被主角全盤接受,而主角的想法動機也都對讀者毫無保留,這也等於強迫讀者接受,「讀者就是主角」,而判斷「是非」、「真相」則是閱讀的一大樂趣。

「第三人稱有限全知觀點」則是讀者要從每個角色的觀念行為,了解事情的意義,但是永遠有一層薄膜存在,雖然「有限透露」能製造麻煩即將發生的張力,但是「讀者永遠是個旁觀者」,驚喜跟懸疑也可能隨之下降。

讓讀者當「主角」還是「旁觀者」,這是個沒有唯一解的問題。

洛克一直希望能傳達易懂、專業、實用的資訊給讀者,所以這裡我不想講得跟理論一樣死板,我唯一的建議就是先從「二選一」開始,這個兩者的差異,如果你寫小說之前來想會覺得抽象,但是你兩種都寫一篇之後來看,你會覺得這兩者的差異非常具體而清楚,至於其他五種只是這兩種折衷比例的調配而已,甚至你可以試著混用看看,有人強烈反對視角的混用跳躍,或者會提出一些原則如:「同段鎖定。

也就是同一個段落(也有人說同一個章節)中不轉換視角,避免讀者混亂。

其實目的就是為了保持閱讀時的順暢,基於練習嘗試的立場我認為你可以花一點時間試試看為什麼「同段轉換視角」是被普遍反對的,什麼時候該換?什麼時候不能換?我建議你要自己練習一遍,自己感覺閱讀時的感受。

你看完了兩千字的理論,是不是最少也要寫兩萬字的小說才算合理?相信我,實做後再看看這篇文章,你將瞭解得更多。

分享本文:
116堂故事大課
寫作教學【寫作教學】常被忽略卻很重要的3個寫作技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