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網友問到「怎麼寫讀書心得?」這問題不禁讓我回想上次寫心得是什麼時候?一想自己都嚇到了,印象中竟然是小學的事,那時的導師每月要我們寫一篇讀書心得,格式不限!上了國高中完全不記得有被老師指定寫過讀書心得,我猜是要準備考試吧?(國一參加校刊社倒是寫過兩篇好書推薦)

我超愛看書,看書必記錄,這習慣是在2011年養成,心態上從「休閒」轉變為「學習」,只要有看過的書,電腦裡都會有一份筆記,在網站上也有近三十篇書評,雖不敢說是心得達人,但做筆記還是有套自己的習慣

當我一聽到「讀書心得」就覺得應該是「個人且自由」的,如果要制式規範,大抵應該是:

1.        書本與內容簡介

2.        個人感想、體悟

3.        佳句摘錄

每個老師可能各有不同格式,但這幾點應該是固定的。

如果讀書心得是為了寫給老師看,那太空虛了,我也不知道怎麼八股。所以我想講:「自動自發寫的讀書心得。」
有兩種:「推薦給別人看」或「為自己紀錄」。

【推薦給別人】

我的寫法格式就像我的書評。

1.        讀完後第一印象的主觀想法

2.        本書我非常認同之處,摘錄並說明

3.        本書我並不認同之處,摘錄並說明

4.        為本書下一句總結短語。

這格式並列了「優點」、「缺點」、「主觀想法」、「一句結論」。引言與簡介都整合進了「主觀想法」;佳句摘錄則分成正反面並加上說明;結尾只縮成一句。

我喜歡這種明瞭簡潔的寫法,網友讀了也可以馬上抓到本書調性。

【為自己紀錄】

兩類做法大抵相同,只是變成觀念的擷取,不再以書為單位。從流程來看:

1.        讀書時手邊要準備可記錄的電腦、手機或紙。

2.        紀錄分兩邊條列,一邊記好的觀念做法寫法,一邊記不認同的。

3.        閱讀時感受到好或不認同之處,馬上摘錄謄上,並速寫下想法。(好之為何好?不認同處又自認該如何改良)

4.        整本讀完後,寫下整體的讀後感。

5.        將好壞條列擴寫為更精準的想法、改良法。

6.        為本書下一個短結論。

以上是我的流程,稍微再潤稿、檢查有無盲點、偏頗,就成為一篇「書評」。

如果單純寫給自己看,我會省略「第4步」與「第6步」,變成本書帶給我的正面啟發負面教材,純粹討論觀念,而不限於整體書的好壞。

一本空洞淺薄的書,搞不好會有一句真理,那就值得紀錄。
一本句句經典的書,搞不好有一句話是鬼扯,那就值得討論。

不以書舉言,不以書廢言。

不完全否定,也不全盤接受。讀書本來就是一種過濾,你選擇將某些養分吞下,將某些雜質排除,有些雜質看做負面教材反而可以整理出自己的觀念,得出有用的養分

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第5步」,一個不斷反問的過程。

我為什麼覺得這觀念是對的?我為什麼覺得這觀念是錯的?

在不斷探求「為什麼」的過程,你也在反思自我的觀點,真正將你的大腦與書本知識產生連結,化作自己的東西。

我私人的下一步,就會將各觀念分類,但這太複雜且麻煩,只有我這龜毛的人才會這樣做,也不建議你了。

【總結】

有句話說:讀書是一種私密的行為
或者我們可以更解釋:讀書產生的感受是私人而主觀的

當你必須書寫出你的心得,那又有什麼判斷的標準?寫太淺?寫太空?我認為這是一時的,反覆經過我所說的「摘錄、思考、輸出」,透過時間與練習必然會提升。

更重要的是,寫讀書心得不該為了被人評改,應該是為了真心推薦一本好書,或者為自己讀書的收穫做份思考記錄。很抱歉沒講到什麼心得技巧,我只忠實分享自己讀書與紀錄的方式,雖然拿不到高分,但對長久的人生、思維的辯證我認為更有益處。

比起讀書紀錄(心得)的技巧,洛克認為建立讀書習慣是更需要被推動的事,長得越帥,能力越大,這責任我就扛下了,未來我會再補齊讀書的系列文,See you

分享本文:
116堂故事大課
寫作教學【寫作教學】讀書心得格式?書評寫法?筆記技巧?私房6大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