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音師》(L’accordeur)的解析寫了兩篇,一篇講意象中的隱喻,一篇講性格中的必然

本篇最終回則要說明,是誰在主角背上又插上了一刀?

《調音師》Youtube影片在此,回味一下,讓我們往未知的世界再踏一步。

第二篇有提到炸死主角的兩個性格炸彈:緊張+逃避。

事實上,還有一個性格上的魍魎在陰暗中作祟,而導演也三番兩次將他拉在陽光下展示給你看。

再給各位一個解析意涵的基本觀念:

導演想讓你知道的,會出現兩次

也就是說,要解析作品/文本的潛在意義時,要找出現兩次的事物。

第一次。

主角在餐廳說到,人們對於盲人特別寬容時,餐廳服務生有點沒禮貌的將甜點摔在桌上,引起主角不滿。他要結帳時,便誣陷服務生欺負他是盲人,故意少找他錢,並恐嚇說要向主管投訴,讓服務生自掏腰包賠了錢給他(也為了證明給他經紀人看)。

還有第二次。

主角在等著過馬路的時候,身邊有個老太太也在等著,行人燈號一變綠,主角就超白目的問:「需要我扶您過馬路,夫人?」

老太太則是一臉驚訝地上下打量著主角,心裏OS:你不是瞎子嗎?

兩次行為,都指向了主角對於假扮盲人已經——得意忘形。

如果你看過小叮噹就知道,大雄只要一得意忘形,很快就會自食惡果,這幾乎是故事的必然規律。

烏雲已經在主角頭上盤旋囉!

讓我們看看主角之後怎麼因為「得意忘形」倒大楣。

當主角來到調音場地的門口,有注意過嗎?他按了幾次門鈴?

整整四次。

一開場先按第一次,整理一下袖口,9秒之後又按了第二次。

接著拿出自己的筆記本(行事曆)看一下,又看了一下門鈴,再按了第三次,在第三次之後,終於聽到了門後有腳步聲傳來了,那個殺了人的老太婆來到門邊跟主角應答。

在主角不悅地說出:「至少能開門解釋一下吧。」間隔5秒後,主角又按第四次。

注意喔,主角這次按門鈴是使用左手,繞過自己的身子,非常精準的按中門鈴,完全沒有一絲遲疑與按不準。

大哥啊,你不是盲人嗎?怎麼可以看見門鈴的位置呢?特別是用一個不太趁手的位置。

但說到這,你可能會想,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反正是在門外,又沒有人看到。

錯了,大大有關。

好的故事,線索不是從當下找,而是要從過去找。

還記得他的經紀人一到餐廳跟主角說了一句話:

「我們被偷窺者暴露狂包圍著。」

然後回憶一下我劈頭就說的:

導演想讓你知道的,會出現兩次

影片在前半段主角講著自己裝盲事蹟的時候,畫面快速穿插著:「男人在主角面前只穿條內褲」「少女脫下衣服半裸著跳舞」。

這時候,他們是暴露狂,而主角是偷窺者。

回到兇案門口,主角狂按四次門鈴之後,終於殺人的老太婆開門了。有趣的是,她對面的鄰居也開門了。

大家注意一下兩個小小設計。

第一個,鄰居開門的瞬間,在她的雙眼旁邊「正好」就是門上的貓眼。
第二個,整個主角按門鈴的過程,鏡頭沒有過任何切換,「正正」拍著主角與門,位置就像是有人在「正對面」看著一般。

故事的暗示有時候很微妙,可能單看A沒意思、單看B沒意思、單看C也沒意思。但是當A、B、C接連出現,三個「感覺」沒有意思的設計,突然就「大有意思」。

A:眼睛接近門上貓眼的鄰居探頭
B:整個拍攝畫面如同從正對面看出
C:我們被偷窺者包圍

這時候,鄰居就被暗指成另一個偷窺者。

其實這也很正常,你家門口樓梯間有人在吵架,你一定會忍不住用貓眼偷看一下吧,只是我們不知道的是:

到底鄰居看了多久呢?是不是也有看到主角在「看」記事本、主角在「看」門鈴、主角精準按電鈴。

這段導演雖然沒有交代,但導演都特別拍出了主角在門口的這些舉動(這時候殺人老太婆可是還沒到門後喔),我會認為鄰居是有看到的。

所以鄰居探頭,覺得疑惑?這人為什麼裝瞎?

也是因為這個探頭,漂亮地插了主角一刀。讓老太婆不想多被人看見,急急忙忙將主角請入屋內,踏上了黃泉路。

而「鄰居的行為」同時也隱約暗指了老太婆。

鄰居會從貓眼偷看,不也代表著,老太婆也會從貓眼中偷看。

老太婆極可能清楚看到了,主角竟然可以反手精準按中門鈴(第四次),她覺得有些不對勁,造成她開門一探究竟。

這時候,老太婆也成為了偷窺者。

還記得我剛說過,主角的生命中有隻魍魎名為「得意忘形」,在老太婆開門後,它又作祟了。

一個初到陌生環境的盲人,竟然可以不用人指引閃電走入內廳,這太不自然了——得意忘形。

接著一連串事件發生,他目睹了殺人現場沒有飛奔離去,反而赤裸坐著調音,同時還沾沾自喜想著「我表現得非常自然,真該得個奧斯卡獎」,不知道自己即將大難臨頭——得意忘形。

就這樣,「得意忘形」與「偷窺者」相互交纏成一個悲劇螺旋,最終扭斷了主角的一線生機。

諷刺的是,最後主角脫個精光,對老太婆的試探置若罔聞。

這時候,老太婆是偷窺者,而主角反成了暴露狂。

經紀人這句:「我們被偷窺者暴露狂包圍著。」

看似輕描淡寫說過,猶如一縷輕煙,卻在整齣戲中揮散不去,沁透你我的心脾。

13分鐘的微電影,6000字的故事解析。希望你跟我一樣,都從中間偷到了很多,當我們在探究故事的種種可能時,有可能超譯、有可能失準,但我相信,在探究的過程中,那種細細推敲的思索過程,就是同為創作者,最美好的收穫。

希望你也有感受到。

如果你也有口袋名單的微電影,認為它的細膩完全不下於《調音師》,也拜託你不吝推薦給我!

分享本文:
116堂故事大課
寫作教學【故事分析】《調音師》原來兇手不只一人,抓出故事中的那隻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