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耀仁<到博客來看看這本書

吳念真:「自己最好的作品還未出現,否則人怎麼活?」

【不客觀讀後感】

我說過,我們無法透視其他作家的人生軌跡,如果能,就能知道寫作其實非關天賦。《戰鬥吧!熱血故事:那些名人教我的創作力》編寫也是這個立意。本書採訪了國內外二十位作家,不是讓他們談寫作技藝,而是談談自己的人生,透過他們的人生經歷,讓我們大致窺探他們是如何成為現在的模樣。

二十位作家便有二十種不同的人生、二十種情懷、二十種信仰。

文末作者張耀仁(本身也是小說家)的創作心得整理:「三定律、四絕招、五實戰」也頗值得一讀。

【優點特色】

本書前半段是二十個作家的訪談,我不贅述。後半段是作者整理的「故事創意與方法」。首先提出故事三定律

1.        永遠不要小看故事

主講故事的力量,它能對人產生極強的煽動,故「故事行銷法」才會成為當今顯學,最後則呼告要寫自己的獨家故事。

2.        故事總是包含了「看世界」的觀點

故事必須有個獨特觀點,解讀這世界的百樣生態。創作之前要先觀察,沒有一個獨特的視角(觀點),則寫不出令人驚艷的故事。

3.        永遠別忘了你的讀者與目的

在創作時要自問:「打算向誰說故事?自己衷情什麼類型的作品?能不能翻轉出不同的東西?在意市場還是在意評價?」

其次提出「故事五實戰」:

1.        建構強大的心靈景觀

創作者不該在意自己失敗還是成功,而是「如何建構自己的心靈景觀」(或稱信仰較易理解),創作者最重要的是打造一個無法摧毀的強大創作信仰。

2.        出發尋找靈感

刺激靈感的方法,作者提出:「假如……那會怎麼樣?」的口訣,我在<重鑄靈感>中也有提過,作者對於靈感的產生也與我有相同的見解,靈感是經由努力讀努力寫才會產生的。

3.        打造三幕劇

作者略提了三幕劇起承轉合,可參見我寫過的文章。

4.        進入主角的身分

講述描述人物時,要先觀察人物的特色,將這特色與劇情串聯。並淺談了圓型與扁型人物

5.        驚典錄的必要性

這裡作者舉了對白的六項功能:表現角色、強化性格、推動情節、介紹情境、解釋背景、呈現調性。(大致可參考<對白六功能>)並提醒寫對白最大的重點:「進入角色」。

最後作者再提出「故事四絕招」:

1.        物的變形記

舉卡夫卡的作品為例,他的作品總是充滿許多超現實的情節(例如人變蟲),但真正重要的不是「怎麼能變」,而是「怎麼說服讀者相信」,並透過超現實情節去凸顯現實的荒誕。

2.        新聞化小說

本章提到海明威因擔任過記者,故寫作風格受到了新聞影響:「文體簡潔」、「簡短而措詞有力」、「少用形容詞」。讓他的作品總在簡潔而中性裡,留下讀者的想像空間(由場景側寫內心)。並舉出新聞是題材的最佳來源。

3.        二元並置

二元並置是指:兩者看似對立卻隱約有共通關連,最終兩者碰撞,發展出共同頓悟。本章介紹了當年熱賣的國片《海角七號》透過今昔戀情、城鄉差距、世代落差、不同角色的階級與情感對立,是大量運用二元並置的範例。(在<兩極呼應>也有相近的觀念)

4.        絕對要比文學獎大

作者舉出文學獎得獎作品其實有共通點:

a.        以物喻情,用敘述「物」來拉開主題描寫上的距離,避免易顯易懂,營造美感。

b.        關注女性意識,但不是真的非得這樣寫,而是指書寫冷門、邊緣、弱勢族群往往容易得到關注。

c.         現實即荒謬,人生往往比小說離奇,關注生命中的「非常事」,賦予新的觀點與省思,容易讓人驚艷。

最後作者老實說:「文學獎是沒有道理的」。所以不該執著拿獎,在心態上要以超越文學獎為目標,寫出格局遼闊的作品。對照前文採訪楊照的話:

別太在乎評審的意見,那不是你自己的聲音,只是比賽的腔調。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有一個很棒的作序者「陳憲仁」教授,整本書的重點他幾乎在短短的序中都講完了,對於人物訪談沒有興趣的人,序其實已經幫你抓出了訪談重點。

【硬挑毛病】

本書採訪者多偏向純文學與影視編導,而當代知名的大眾小說家一個都沒有,對於想要學習故事創作的讀者收獲有限。

作者本身也是偏純文學小說家,在書寫上有時常流於意境、性靈。本書當作文學採訪範本一讀還算不錯,但真要講到寫作技巧,書中只有些常見的建議(自己的風格、捕捉真實、看很多書、一寫再寫),不算實用。

而書中一再反覆提及現代文學的潰散、年輕作家的空洞,我想也會讓大眾小說、類型小說的作家莞爾一笑吧。

實用給星:★★☆/滿分5星

星星說全星 半星
死都要讀:
★★★★★
不得不讀:★★★★
值得一讀:★★★
很閒可讀:★★
早知不讀:

回馬一句:書名很熱血,但內容一點也不熱血。

分享本文:
116堂故事大課
寫作書評【寫作書】《戰鬥吧!熱血故事:那些名人教我的創作力》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