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故事一定有主題,有主題卻不一定有好故事。

所以,這篇洛克的焦點就放在「如何寫出好故事」,而非煩惱故事的主題。
順帶一提,好故事的條件有很多,「主題明確」只是其中一項。
<延伸閱讀:好故事的三個條件

西方寫作學最忌諱小說下筆前沒有想好主題,他們說:「主題是故事的造型。」
意謂,沒有主題的故事容易變形,失控脫序,也就是偏離主線。

他們說「戲劇性主題」的精確意義是:「人物經歷衝突導致結果。」
所以我們得出兩個關鍵字,所謂的主題,就是故事中的「主要衝突」與「最後結果」。

實際執行面來說,你要下筆寫一個你覺得有趣的故事,先不管它是什麼主題(一直掛念主題其實還有點妨礙創作),我們就從自己「直覺」去想,這故事的「主要衝突」是什麼會最有趣?這故事的「最後結果」是什麼會最有趣?

記住,我們考量的是有趣(或是精彩)
當你選出最有趣的「主要衝突」與「最後結果」,你其實已經決定了你的主線。
你的主角經過「某衝突」到達「某結果」。
這一句通縮的劇情就是主線。

剩下的創作工作,就是將這一條路線給鋪完,不要離線,這樣就能避開「沒有主題容易脫序」的缺點。

事實上,你都已經找出你的主線:「人物經歷衝突導致結果。」
這一個角色變化的過程,就能夠定義出一個主題,而且你是用趣味去構思主題,不會因先設了主題,反而綁手綁腳,侷限創意。

所謂的沒有主題,只是代表作者沒有預設主題去寫
事實上,故事不可能沒有主題(超奇怪的故事例外),主題是一種見解、定義。只要故事中的人物有結局,就一定有主題,角色的下場都會為故事下一個註解,也就是主題。

Ø  貪心的主角死了→貪婪導致滅亡。

Ø  好心的主角死了→仁慈導致滅亡。

Ø  英雄打倒了魔王→正義、努力、善良終究勝過強大的邪惡勢力。

Ø  英雄跟魔王變成朋友→溝通、交流、合作便能夠化敵為友。

倪匡先生常說自己寫小說大多只重情節、沒想主題,這並不代表他的故事沒有主題,而是指他創作時只想著曲折的劇情,靠直覺寫作,但一旦故事落筆完成,依據書中人物不同的觀念與各式的下場,這便會浮現故事的「主題」。

的確有人自詡為「天才型」、「直覺型」作者,他們想寫什麼就寫什麼,讓劇情隨著感覺走,角色判生判死都全憑感覺,不被預設的主題給綁住,故事的結局也是隨心所欲設定,但一旦有了結局,就一定有主題。

有因果、有結局的故事都有主題,除非你的故事沒有因果、沒有結局,那這也一定是個差勁的故事

所以,不先想主題又怎樣,好的點子、劇情一樣可以讓讀者喜愛,反觀有好的主題卻可能反而被主題限制,不能自由發揮。

因為主題是「仁慈導致滅亡」。
所以你的仁慈主角就一定要有壞的下場,不能有好的下場。如果你讓主角有了好的下場,你就違反了主題。
主題是造型,也是侷限。

你如果你感覺故事修改之後比依照主題更好,你為什麼不改?
寧願選擇蓋原本的造型,也不願改成明明更好的造型?
萬一真的需要變主題,就變吧!
但請你在編寫大綱就改好、想好,「絕不是」等到寫了八萬字之後才想改,這樣代表你真的沒有在下筆前想透徹「最有趣」的「主要衝突」與「最後結果」。

實際寫作中,推敲好大綱的故事,小改可能不斷,因為新的好靈感跑了出來!但徹底大改是不該發生的,這表示你下筆前並不知道故事的「衝突」與「結果」

最後洛克還是要提醒,「主線明確」只是好故事的眾多條件之一,你該想想,好故事的條件中,自己還有幾點可以好好努力?

分享本文:
116堂故事大課
寫作教學【寫作教學】寫一個沒有主題的故事